寻访初心故事 感悟榜样力量(三) | 陈秋飞
陈秋飞,1983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从事PAN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玻璃纤维及碳纤维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采 访 组 :刘心 于今 朱瑞楠 刘超
采访日期:2021年4月14日
采访地点: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采访组:您2008年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中复神鹰入职,当时正是中复神鹰建成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并实现连续生产的时期,也正处于飞速发展急需科研人员的阶段,您能谈谈初到中复神鹰时的情形吗?
陈秋飞:我初到中复神鹰时印象最深的是千吨级T300的生产线装置已经建成了,处于准备开车的阶段,另外还有两条百吨级的生产线和一条十吨级生产线。办公区是一个老旧厂区里面两层楼的小房子,楼上楼下加起来十多间办公室,只在二楼有卫生间,公司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在生产线上用来做实验,研发生产装置。我在北京化工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碳纤维,我非常坚定地想选择一家做碳纤维的企业,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用于工业生产,那时中复神鹰是国内第一家建成千吨级T300装置的企业,并且国家非常需要有这样一个企业去承担把产业化的道路大幅度向前推进的责任,中复神鹰也一直坚定地要走产业化的路线,所以我非常坚定地选择了中复神鹰,现在回头看当时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采访组:您2009年中复神鹰启动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的研发攻关,2012年建成国内首家干喷湿纺T700级PAN原丝生产线,2017年实现千吨级T800级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和稳定供应,几年间捷报频传,尤其是干喷湿纺技术的率先突破,对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意义。但是您曾说过,公司最初攻关干喷湿纺其实是顶着被整个行业不看好的压力默默前行。您能谈谈当初干喷湿纺工艺从被排斥到被认可的过程吗?
陈秋飞:我经历了研发的全部过程,这里面的心酸、苦、辣,还有获得成功之后的幸福感体会比较深刻。我来公司大概一年左右,公司一直在坚持走产业化路线,贴近市场需求,当时国内紧缺T700级碳纤维,经过公司的调研,日本东丽的T700级碳纤维是用干喷湿纺技术做的,它的特点是强度比较高,生产成本比国内T300级还要低,可以用于更广泛的工业级用户,但技术难度非常大。国内院所也做过长半岛平台在线登录的研究,但最后基本都放弃了,可想而知难度非常大。面对国内市场紧缺,只能依靠国外供应的状况,中复神鹰从2009年开始研究干喷湿纺碳纤维。其中的过程非常曲折,一开始我们用小装置去做,就放在大生产线的旁边,后来把一期的百吨线改造成干喷湿纺,作为整套中试装置。由于每天运营费用很高,遇到很多困难无法彻底解决,于是我们把中试装置暂时关掉了,又回到小试的状态。又经过两年的小试,我们终于能拉出干喷湿纺的原丝,摸索出了从聚合到原丝碳化这样一套流程。干喷湿纺技术突破后,产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中复神鹰2012年实现千吨级T700碳纤维规模化生产,2015年实现百吨级T800规模化生产,2017年实现千吨级T800规模化生产,我们在干喷湿纺领域的成功为国内提供高性能碳纤维做出了贡献,因此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对干喷湿纺行业的一种认可。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提升,向T1000冲刺,在2020年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T1000级碳纤维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现在又准备建一条实验装置做第三代碳纤维,力争做出突破T1100的创新产品。
采访组:您在2009年带领团队在千吨线试行干喷湿纺工艺时持续了近一年“5+2”“白+黑”的疯狂加班模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源,仅喷孔分配这一项工作就推出了30多套方案,但预定目标迟迟未能实现,直到2012年中复神鹰的干喷湿纺工艺才实现重大突破,产品性能稳步提高。您能谈谈在这期间有过放弃的想法吗,又是如何坚持下去的?公司给予过哪些支持?
陈秋飞:那段半岛平台在线登录公司的领导非常坚定要把干喷湿纺工艺突破,中复神鹰想要立足于市场光靠湿纺技术是不够的,只有把国内别的企业做不出来的干喷湿纺实现产业化,才能保证中复神鹰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几年利润的快速增长,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也是当初坚定地做干喷湿纺的收获。但起初确实产生过要放弃的念头,天天怀疑走这个方向是不是错了,干喷湿纺总是遇到不稳定的问题,我就时常思考如果工业化生产的东西这么不稳定,那怎么样能够保持在将来大规模的生产?总觉得在哪个问题上没有想到,核心点没有被突破。虽然想过要放弃,但第二天一早睁开眼睛,还是去解决问题接着往下走。现在回头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初的坚持,遇到问题去正面精准地解决,没有捷径可以绕过去。另外,股东方的合力也是我们能走到今天这样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设计方案在一次次修改后能够马上拿到应用场地进行加工,得以迅速验证,这也体现了共同合作的效果。
采访组:请您谈谈在研发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
陈秋飞:我记得2010年的春节,我们的团队正在搞研发,干喷湿纺技术一直不稳定,基本上团队两班两倒,工作12个小时休息12个小时,就睡在工厂里面不离开。做实验的过程中到了休息半岛平台在线登录也不走,困了就睡会儿,睡醒了再接着到现场做实验。我们的团队非常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付出的觉悟,事业心很强。连续工作了将近一个月,到了春节,李怀京副总经理跟我说:“你把头发理理准备回去过年吧。”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搞研究心无旁骛,都没有意识到要过年了。
采访组:2017年12月,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荣誉,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荣誉的?
陈秋飞:我觉得中复神鹰张国良董事长带领我们团队做出了干喷湿纺碳纤维,从而使高性能T700、T800批量供应市场,攻破了国外垄断“卡脖子”的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对我们中复神鹰创新团队的认可。公司给与了团队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放手去做,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所用,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
采访组:中国神鹰从百吨规模到现在几千吨规模,在碳纤维领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影响力,更是辐射了复合材料行业。可以说中复神鹰的发展史就是你个人的奋斗史,您觉得在十几年的科技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和感悟是什么?您能对现在年轻的技术人员有什么样的期望和建议?
陈秋飞:我是中复神鹰碳纤维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之一,我的个人经历也可以给未来要从事技术研究的人员做一个参考。我毕业的时候没有考虑要在一线城市就业,而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去选择公司,把自己的优势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方式。对于未来的技术人员,我有两点建议:首先做技术方面没有捷径,科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能沉住心到现场,去发现问题正面解决问题。碳纤维产业更为明显,它的生产过程就是缺陷控制过程,这是不可逆的,产生缺陷后没办法弥补,每个工序都很重要,每一步只要改进一些,都对最后的结果有贡献,所以要踏踏实实地搞研究。其次,技术人员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搞清楚到底是选择从事实验室研究还是更靠前端的技术层面研究,如果选择后者就要下沉到企业一线,真正地在生产一线解决好现场遇到的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
采访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了解到您2017年加入九三学社,去年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谈谈您的思想转变过程吗?
陈秋飞:我们小时候上学经常讲“懂得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从小内心就萌生了将来要从事技术型的岗位工作。上大学的时候知道九三学社是技术人员集中的一个组织,比较向往,工作以后就加入其中。十八大以来,公司的中心学习组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的学习,我对党产生了崇高的敬意,自己内心也非常想向党组织靠拢,所以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期待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采访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2021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请您谈谈对碳纤维未来几年发展的想法。
陈秋飞:我觉得作为这个时代的技术人员还是很荣幸的,国家越来越注重科学技术,也为从业人员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所以我对碳纤维未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有人说中国碳纤维发展的元年就是2020年,我也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未来中国的碳纤维将会进入爆发式的增长,风电叶片、光伏、压力容器罐、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都需要碳纤维原材料作为特别重要的支撑材料。下一步碳纤维行业努力的方向是向市场提供更加大量的高性价比产品,随着碳纤维的成本和价格进一步下降,会有更多的领域使用碳纤维产品,碳纤维未来的两三年或三四年会有翻一番的增长。